1
/
/
1
元宴
元宴
徐鲤
常规价格
$55.99 USD
常规价格
$55.99 USD
促销价
$55.99 USD
单价
/
单价
低库存
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
书籍简介/About Book
书籍简介/About Book
元朝
盛唐之后,再一次多民族融汇
令马可·波罗醉心久居而成奇文
丝路兴盛、商贸繁荣的东方帝国
象辇巡幸,兽皮金帐,巨瓮盛满紫玉浆
大元王朝的奢靡飨宴
伴随四司六局,食肆繁盛,茶坊林立
延续宋时的江南民生
更有
蒙汉相汇的日常美食:
酥煿鹿脯、鼓儿签子、玲珑拨鱼……
继《宋宴》之力,复现古籍菜式,
向你展现一个鲜有人知的“元朝人的餐桌”
本书是《宋宴》作者的新作,延续前作特点:以当代食材、制法步骤还原古籍记载的美食,配合讲解食物历史背景的散文,呈现出一本具有文化深度和丰富图片资料的饮食文化作品。
《元宴》考据《饮膳正要》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》《云林堂饮食制度集》等记载元代饮食的古籍,还原呈现了三十五道元代美食,以主打食材(牛羊肉、禽类、水产、蔬果)顺序编排,涵盖热菜、冷盘、汤羹、面点、饮品,附有详细制法步骤图,同时以元散曲杂剧、书画文献勾勒元代风物文化。
元朝幅员辽阔且民族多样,不同地区在自然物产、烹饪技艺及口味习惯方面的表现千差万别;蒙古人在东征西战中接触并融合了亚洲中西部的饮食文化;此外,各民族进入元朝为官、传教、经商,又为民间带来外域饮食,它们与本土饮食之间发生交融。因此,相较前作,本书收录的菜品多使用羊肉、奶制品,具有西北、中亚风情,呈现出元代民族融合、南北交流的独特性,收录菜品总量有所减少,但对其后饮食文化、历史风物的讲解更为细致深入。
【编辑推荐】
作者倾注多年心血研究、创作和修订《宋宴》《元宴》这一系列两本书,同时创作后续作品。 作者现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宋代饮食文化研究代表,如杭州德寿宫共项目开发、电视剧《梦华录》历史顾问等。也参拍多个纪录片,如抖音《古藉里的美食》,拥有多个有影响力的多元身份。
元代饮食在延续宋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特色,许多食物仍见于如今西北或中亚地区,但相关著述较少,本书具有一定独特性。前作《宋宴》曾入选2018年《新京报》十大好书,图书出版后作者受邀参与纪录片拍摄、担任电视剧《梦华录》历史顾问等已积累一定知名度,图书热度不减,出版以来保持着良好的销量。
《元宴》一书,有着其他同类书目所不具备的创意视角,把看似千年前有距离感的古代文化,通过“日常一蔬一饭”的细细记录和慢慢制作,轻松地拉近读者与看似生僻晦涩的古籍之间的距离,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、并实践和传播,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热爱。
盛唐之后,再一次多民族融汇
令马可·波罗醉心久居而成奇文
丝路兴盛、商贸繁荣的东方帝国
象辇巡幸,兽皮金帐,巨瓮盛满紫玉浆
大元王朝的奢靡飨宴
伴随四司六局,食肆繁盛,茶坊林立
延续宋时的江南民生
更有
蒙汉相汇的日常美食:
酥煿鹿脯、鼓儿签子、玲珑拨鱼……
继《宋宴》之力,复现古籍菜式,
向你展现一个鲜有人知的“元朝人的餐桌”
本书是《宋宴》作者的新作,延续前作特点:以当代食材、制法步骤还原古籍记载的美食,配合讲解食物历史背景的散文,呈现出一本具有文化深度和丰富图片资料的饮食文化作品。
《元宴》考据《饮膳正要》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》《云林堂饮食制度集》等记载元代饮食的古籍,还原呈现了三十五道元代美食,以主打食材(牛羊肉、禽类、水产、蔬果)顺序编排,涵盖热菜、冷盘、汤羹、面点、饮品,附有详细制法步骤图,同时以元散曲杂剧、书画文献勾勒元代风物文化。
元朝幅员辽阔且民族多样,不同地区在自然物产、烹饪技艺及口味习惯方面的表现千差万别;蒙古人在东征西战中接触并融合了亚洲中西部的饮食文化;此外,各民族进入元朝为官、传教、经商,又为民间带来外域饮食,它们与本土饮食之间发生交融。因此,相较前作,本书收录的菜品多使用羊肉、奶制品,具有西北、中亚风情,呈现出元代民族融合、南北交流的独特性,收录菜品总量有所减少,但对其后饮食文化、历史风物的讲解更为细致深入。
【编辑推荐】
作者倾注多年心血研究、创作和修订《宋宴》《元宴》这一系列两本书,同时创作后续作品。 作者现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宋代饮食文化研究代表,如杭州德寿宫共项目开发、电视剧《梦华录》历史顾问等。也参拍多个纪录片,如抖音《古藉里的美食》,拥有多个有影响力的多元身份。
元代饮食在延续宋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特色,许多食物仍见于如今西北或中亚地区,但相关著述较少,本书具有一定独特性。前作《宋宴》曾入选2018年《新京报》十大好书,图书出版后作者受邀参与纪录片拍摄、担任电视剧《梦华录》历史顾问等已积累一定知名度,图书热度不减,出版以来保持着良好的销量。
《元宴》一书,有着其他同类书目所不具备的创意视角,把看似千年前有距离感的古代文化,通过“日常一蔬一饭”的细细记录和慢慢制作,轻松地拉近读者与看似生僻晦涩的古籍之间的距离,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、并实践和传播,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热爱。
出版日期/Publication Date
出版日期/Publication Date
2024-07-01
出版社/Publisher
出版社/Publisher
中信出版社
出品方/Imprint
出品方/Imprint
页数/Page
页数/Page
326
ISBN
ISBN
9787521766684
